查看原文
其他

姜文:觉得我好的人,都不会很差

度公子 一日一度 2019-06-20


 骑士  



人生就是建立在误读之上的,一切都是误读。


 ——姜文




1995年,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全球十大佳片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排名第一。

 

王朔回忆起参演经历:因为虚荣,我答应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去芦沟桥拍第一场戏时我就开始后悔,大冬天北风呼啸拍夏天的戏。冻得我又流鼻涕又蹿稀,斯文扫地。

 


当时演流氓的是武警指挥学校的军官们,自行车是附近工厂工人们的。工会主席趁工人们在上班,让剧组用大卡车偷偷拉走。

 

 拍完戏王朔坐在姜文和制片主任二勇的车上在河滩旷野上疾驶,远远只见一个汉子扬着手跑过来追车,可怜地扒着车窗往里看跟着车跑。

 

他就是工会主席,拍戏用的几百辆自行车被砸坏不少,有的甚至被大卸八块,他没法向下班的工人们交代。

 

怎么觉得这就像是一部绘声绘色的电影呢?

 

 

01

 

云飞风起,莫非是五柳捎来消息?

 

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

 

姜文的父亲姜洪齐是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平时沉默寡言,喜爱文学。姜文的母亲高阳则性格开朗大方,曾是一名音乐教师。

 

当时接生医生问孩子起好名字没,母亲竟忘记给孩子取名字。

 

医生说:“他父亲是当兵的,就叫他'姜小军'吧!”


 

姜文的童年便是在唐山度过的。

 

国民党撤退的时候,他姥爷稀里糊涂突击入了党,建国后就给打成了反动派。

 

有回解放军在唐山拉练,村里各家都住了人,就他姥姥家没有,姜文跑到隔壁跟人说:“我爸也当兵的,跟你们一样,那什么,你们上我家去吧”。

 

然后他记得,有人“哐”一转身,拿大头鞋“咣”踩他脚上,完了让他滚,“说你们家是什么四类分子”。

 

错愕不已的姜文找到五姨问:“四类分子怎么回事。”


 

五姨回了句:“四类分子,这边两颗泪,这边两颗泪,加起来四颗泪,四类(四泪)”。

 

姜文后来说:“我那时侯,我也没明白,但是,我没见过他们难过过。”

 

纵然生活是条沉船,依然有人在救生艇上高歌不休。

 

 

02

 

70年代姜文随父亲的部队驻扎贵州省,住在一个铁路沿线的小镇里。


从北京出发的列车经过那条铁路,穿过山川、河流、村庄,以及一望无际的田野,到达中国的西南部。


 

唯一窥见外部世界的途径,就是电影。

 

电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在屋子外面的镇广场,每周放映两场电影,姜文躺在床上,从窗户看出去,就能看见电影,那些电影让他着迷,它们来自那么远的地方,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等。

 

《白毛女》里面的芭蕾舞也让姜文惊叹,那是他第一次看见芭蕾舞。

 

奇异的电影世界里充满着梦幻的色彩与故事,吸引着少年姜文沉醉其中。


 

1973年,全家迁到北京定居,住内务部街5号大院,姜文转学到了北京72中。

 

童年时期四处迁移的生活和部队的特殊环境对姜文产生了不小影响,也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

 

姜文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清一色,都是宁可采取武力,也不哭哭啼啼,当然大部分时间是嬉笑怒骂,嘻嘻哈哈。

 

他妈成天拿他爸开心、玩儿,不会用糟心的方式对待生活。甚至一朋友说,你们家怎么像少数民族,豪爽乐活。


 

姜文刚拍完《红高梁》后,姜文父母去换煤气,片管想见他们的明星儿子,就是不给换,非要姜文自己过来。


没办法,姜文只好去了,到了换煤气的地方,片管刁难他,说唱一段吧。姜文看了一眼地上的煤气桶,二话没说,抡到肩膀上扛着,然后大摇大摆地唱着“妹妹你大胆往前走”把煤气扛回家了。

 

当时胡同里面一片赞扬:这才是大老爷们!


 

03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

 

北京72中有部电话机,看电话大爷经常不在,一帮人就胡打一通,姜文一高兴就给北影厂打。


那会儿姜文爱学赵丹,现在人可能不记得演《十字街头》的赵老师,可以这么说, 现在当红的小鲜肉捆一块都没赵老师当年红,赵老每年都跟周总理见几面,总理叫他“阿丹”。


赵丹


有一回姜文给北影厂打电话,找马精武,开口就是:“是马精武吗,小马? 我的声音您都听不出来?我姓赵啊”。


那头立马回了句:“诶!这不是赵丹老师吗,您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呢?”


俩人聊了十来分钟。


那时的北京大院是特殊存在,葛优在北影大院,许晴在外交部大院,马未都在空军大院,崔健也在军大院。

 

王朔在军委训练总监部大院,同院还有后来创立华谊兄弟的王中军、王中磊。

 

那时街道高亢的喇叭广播嘹亮地响着,充沛的阳光猛烈砸在脸上,艳阳天无止无歇。


 

少年姜文和好友英达,偷偷躲到大院闲房中,学抽烟和玩手摇电唱机。

 

1964年国庆时,管理科长想把国旗挂上院内制高点,40多米高的烟囱,他不敢爬,结果14岁的宫五零和谈晨星直接上了,还即兴在40厘米宽的烟囱顶走平衡木。

 

出尽了风头。

 

这事后来成为5号大院的传奇,哪怕姜文9年后搬来,还是能听大孩子们一辈辈往下传颂。

 

高考那年,姜文15岁,英达考上了北大,姜文落榜。

 

英达鼓动姜文当演员,骑自行车驮着姜文游荡过好多条街晃晃悠悠去中戏应考。

 

关键的表演面试,别的考生一片片朗诵“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姜文背了一段契诃夫的《变色龙》。

 


老师没见过敢用契诃夫小说的考生。

 

姜文考上中戏了,很高兴地给母亲看通知单,没想到被一把扔一边,老妈只是说:“你那盆衣服还没洗呢,别聊这个,我得去先把衣服洗了”。

 

在校期间,姜文成绩优异,他对于角色的塑造有自己的想法,从不照本宣科。

 

在中戏上学时,男生特闹腾,时常扰民,南锣鼓巷居民就上街道提意见。

 

这事儿让姜文和同学知道了,化装成干部,去居民家敲门家访,让人家写成材料签字,还倍儿严肃:相不相信组织?相信就别闹了,等我们落实这个事儿。

 

从小就鬼主意一箩筐的姜文啊。

 

 

04

 

 

而今我辈狂歌,不要装乖,不要吹牛逼。

 

1986年姜文接到谢晋导演一封信,手写的。

 

要拍《芙蓉镇》,想请你试一试秦书田这角色,不是不相信你的演技,而是因为你太年轻。你看看小说,抽空来趟上海。




很短的一封信,让姜文感动了一生。

 

心里觉得真是热,老人家质朴尊重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姜文,一位前辈在手书中解释给你说不是不信任你。

 

姜文把信来来回回看了很多遍,还藏起来了,藏的现在自己都找不着了。

 

姜文从小主意多,当时头一回拍电影,就惹毛一个东北化妆师,化妆时又给人上课:这得怎么怎么样,那得怎么怎么样。

 

结果化妆师训了他一句歇后语:“你哪儿这么多主意,油梭子发白——缺炼呐你?”


 

拍戏时候姜文也不“老实”,当时谢晋就笑着说,你这么多主意,不如以后自己当导演。

 

谢晋曾说:“戏里有很多很好的主意是姜文出的,我合作的戏里面,素质最好的男演员。”

 

姜文和葛优以及陈佩斯被认为是中国三大实力派艺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又被港台许多人士形容为内地“张学友”。

 

1991年,香港。


影评人焦雄屏问尚未做过导演的姜文,中国这么多导演,哪个优秀?


姜文说:“现在没有,以后会有。”


焦雄屏问:“谁呀?”


年仅28岁的姜文说:“我!”



后来时隔21年,拍出四部可以记入中国影史的姜文在《小崔说事》谈及自己最喜欢的三个导演,他说,谢飞,谢晋……


台下有观众喊:“姜文”,姜文笑了,说:“那行吧”。


这就是姜文,21年前吹过一个牛逼,21年后实现了它。


姜文内心里有一种神圣的自我认可的信念,有书生“对酒当歌”的狂狷气质。


正是这一份固若泰山的自信,这一份对自我的强烈信任,让我们看到了思想非常独特,风格明显的电影。


有些鸟来到世间是为了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是为了躲枪子儿的。


 

05


青山妩媚,残留几台剧。

 

九十年代摧枯拉朽般到来,人们被扯入一个新的时代,大梦初醒般开始新的生活。

 

华谊兄弟出国淘金,王朔声名鹊起,马未都倒腾古董发了一笔,即将成为《编辑部故事》中李东宝原型,演他的人正是葛优。

 

崔健蒙起一块红布,固执一生。


 

姜文去美国演《北京人在纽约》后,便回到西坝河隐居,日升月落。

 

他家街对面,住着王朔,92年一饭局,王朔递过本《收获》,上面有他的小说《动物凶猛》。

 

那晚半夜三点,姜文睡前随意翻到这篇小说,闻到了味儿,就出现了音乐——西藏歌和大食堂的味儿。


尘封的日子呼啸重来,恍惚中有高亢歌声,也有某年某月某个下午,太阳照射柏油路的味道。

 

姜文闭关,慢慢地回到了七十年代,困了就睡,醒了就写,连日子都忘了,封面上最后写下三个字“那时候”。

 

那时候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南海北的年轻人,重回内务部街。

  

拍摄时正是冬天,剧组化冰扫雪,给演员喷水,模仿夏日的大汗淋漓,拍出了比夏天更加真实的阳光灿烂。

 

影片一条一条拍下去,最后用了25万尺胶卷——当时国产电影的片比是1:3,“阳光”达到了1:15,创下了当时国内纪录。


 

较真,是姜文身上最明显的特征。

 

他有老一辈艺术家所熏陶的厚重,更有姜文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头几分钟机场送别,素材拍了三个多小时,宁静挂床头一张照片,拍了23040张。

 

《鬼子来了》屋顶是从山西专程运来,为拍出砍头特效,专门从美国进口了几台能滚动拍摄的特殊摄影机。

 

《太阳照常升起》中几百只飞禽走兽,毛色质感都被姜文改过。剧中的藏式房屋、鹅卵石和红土,都是从千里之外用卡车和铁甲船运至外景地。

 

《让子弹飞》有场三人鸿门宴,为拍出三足鼎立霸气,专门搭建了环形轨道,三台运动摄像机交替转动,影片用了55万尺胶卷,这一场戏就耗掉五分之一。

 

《一步之遥》火车戏,要求布景搭得不像火车,又要比火车还火车。火车上要有金色沙滩,试来试去,最后拉来几卡车玉米磨碎,才达到姜文所要的温暖。


 

他说:“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如果你不表达自我,你表达谁呢?”

 

他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价值,不灌主流鸡汤,开口就是:“人干嘛要简单,人应该聪明一点。每个人都聪明一点,是我的理想国”。

 

每一个人都应有自我实现的认知与勇气。

 

 

06

 

就是因这一份较真,姜文身上有着公认难采访的标签。

 

坊间有个段子:不是给你打断,就是一堆反问,跟给你上课似的,还是以体育老师的态度给你上文化课。

 

《周末生活》一女记者刚开口“杜可风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姜文立马打断并教育她:“根本没有谁是谁的什么这个说法,没有杜可风的参与,根本就不可能有你说的那个人。杜可风是出色的摄影师,也是出色的艺术家,你这样问很可笑”。


 

他从不按照既有的惯例、标签、看法,他以尊重每一个个体价值的态度像群体摆出不合作态度。

 

他说:“孙子对爷爷也是要有态度的,未必所有爷爷都是着调的爷爷。”

 

记者:我们就在想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柔软的一面?

姜文:你想说我是不是gay,这套儿下的。

记者:这从来没有怀疑,不是。

姜文:你还是怀疑怀疑吧,任何事儿都要打一问号。

 

 

姜文:你在你们家是老几啊?

记者(一脸错愕):老大。


姜文:你有妹妹吗?

记者:有啊!


姜文(表情夸张):超生了吧!

记者:我们农村的可以生两个。


姜文:农村的,农村的要尊老爱幼,你好像对我这个老人不太尊敬啊!(原来记仇)你要看老人笑话这个不对,我也是农村人,不能在这受人家欺负啊!

 

 

《南都娱乐周刊》为此还专门写篇文章,就叫《如何正确地采访姜文》。



姜文也是很有才气的人,他曾写信如下:


壶口一别,竟有二七。虽谋面不勤,却心存惦记!兄之身手炉火纯青,每令愚弟嚎啕大悦。才惊四海,誉享中外。喜甚幸甚!


早春二月,岭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鸥竟飞。适此惠风和畅之日,诚邀阁下共成美事。书不尽言,晤面详之。    


姜文之才,可见一斑。


 

07

 

 

觉得我好的人一般不会很差。

 

2017第一票房炸弹,非《侠盗一号》莫属,4.6亿美元的成绩,一跃跻身北美影史票房第九。

作为主要角色之一的姜文被记者问道:“此次参演介入到好莱坞顶级制作当中,你有何收获?”


 

千篇一律的问题,在姜文那里答出了不同凡响的傲娇。


姜文反问:“我还需要跟人学?为以后做打算?我虽然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但你干嘛把我说得这么差?”

 

鬼才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认为姜文是中国最有天赋的导演,说:“《鬼子来了》,是一部使得后续的电影都变得渺小的片子。”

 

张艺谋也曾说:“他就是个要当司令官的人,不会当底下的兵。他的心很高,也有这个能力,他希望超过任何人。我的看法是,他嘴上不说,心里可能觉得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陆川,都不算什么。”

 

冯小刚说:“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标准,姜老师则不然,他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节制他的才华。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淤出来的聪明。”


 

姜文的电影,在单位时间内所呈现的信息量,是中国所有电影中最大的。

 

导演姜文似乎有一种巫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人,他是一个巫师兼骑士的综合体,有舍我其谁的魄力与能力。

 

姜文的电影里,一条街道,一句话,一种声音,就满含着感情与故事,把人唤到一个真实的过去。


他是摸着自己的心去写、去拍的,对电影艺术有着心无旁骛的执着劲

 

历史之人文情怀,对于世界,对于中国,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千奇百怪的人的感受,以高贵独特的情怀表达。

 

超越时间,超越现实,历历在目而永远生动。


“子弹飞过已八载,一步之遥竟四年”,“民国三部曲”之《邪不压正》里的故都风云即将掀开。



-END-


渡 人 | 渡 己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